1)第80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僧格林沁追来,他们北走河南,在邓州的唐坡对僧格林沁还击,杀了极多的清兵。

  十二月,他们继续北进,僧格林沁紧追,追到宝丰县的张八桥,扑了一个空,便绕道抢先,驻扎宜阳之南的韩城镇,不让他们去洛阳。

  次年,同治四年正月间,他们折而向南,进攻鲁山,僧格林沁又追来鲁山,大战。僧格林沁战败,大将恒龄、舒伦保、常顺毙命。张宗禹等又南至叶县、襄城,转向东北,到新郑、尉氏;再转而向南,到临颖、郾城、西平、汝宁(汝南)。

  二月以后,僧格林沁赶到汝宁,他们去了息县、罗山、信阳。他们越走得久,跟随他们的群众越多。

  僧格林沁赶到信阳,他们又转而向北,去了确山,吃了一个败仗。然后,继续北进。经由遂平、西平、郾城、许州、扶沟、睢州。进入山东。

  在山东,他们先到宁阳,后到曲阜,“盘旋于兖、沂、曹、济之间”,在四月二十四日把僧格林沁的疲于奔命的追兵诱到曹州(菏泽)之北的高庄,予以歼灭。

  僧格林沁逃到附近的吴家店,被杀。

  同治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僧格林沁死后五天,清廷命令曾国藩“着即前赴山东一带,督兵剿赋;两江总督(职务)着李鸿章暂行署理;(李鸿章所担任的)江苏巡抚(职务)着刘郇膏暂行护理”。

  五月初四,清廷又补发一道谕旨:“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现赴山东一带督师剿贼;所有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旗、绿各营及地方文武员弁,均着归曾国藩节制调遣。如该地方文武有不遵调度者,即由该大臣指名严参。”

  曾国藩在接到第一次谕旨之时,同时写了两张奏折:一张说湘军除了霆字营以外,多半已经裁撤遣散,剩下的只有三万人左右,“均属强弩之末,不堪驱策”。自己也“精力颓惫......说话至二十句,舌尖辄木强蹇涩,不能再说”。“惟有仰恳天恩,另简知兵大员,督办北路军务”。

  在另一张奏折里,曾国藩说:对付捻众,不能求快。僧格林沁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求快。(事实上,在最后的一个月,僧格林沁的军队平均每天行一百里。虽则有马队,但是主力仍为步兵;步兵怎能每天急行一百里,天天如此呢?)曾国藩认为:如果朝廷要他负责,他只能坐镇徐州,办理十三个府州的捻,其余的地区,应由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个省的总督巡抚负责:“宜各练有定之兵,乃足以制无定之贼”。

  所谓十三个府州是:山东的临(临清州)、沂(沂州府)、曹(曹州府)、济(济宁府),河南的归(归德府)、陈(陈州府);江苏的淮(淮安府)、徐(徐州府)、海(海州府),安徽的庐(庐州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