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后所花的钱,很难估计。有人说,共花去一万万二千万两左右,相当于三四年的中央岁入。但是,这个估汁不确,因为仅仅第一次金川之役,已经花了七千万两以上。

  乾隆为了保存清朝的统治,对于林爽文不能不用兵。在十次战争之中,只有这一次可说是必要的。其余的九次,完全是浪费。我们放宽一点尺度来批评,打阿睦尔撒纳与第一次抵抗廓尔喀入侵,多少还有一点理由,毛病在于把事情闹得太大。至于打缅甸、打越南、打回疆、打大小金川,都是穷兵黩武。乾隆耗尽了康、雍两朝所储积的国力,所获得的是清运盛极而哀。

  除了海兰察等寥寥可数的索伦猛将而外,在每一次战争中,满洲官兵的表现均不够水准,开国时期的朝气,有如明日黄花,当官的要钱,当兵的怕死。出死力的,差不多只有绿营的汉官、汉兵,与少数蒙古官、蒙古兵。

  早在康熙对吴三桂作战之时,清朝的支柱已经不是满洲八旗.而是绿营部队了(其后,绿营在嘉庆、道光年间也腐化下去,曾国藩等人于是就转而倚靠“乡勇”)。

  满洲八旗的最初编制,是每旗七千五百兵。其后不断扩充,又加上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总数号称有二十五万之多。

  雍正看出这二十五万“八旌”兵能作战的很少,又见到这些兵的子弟繁衍太快(户口膨胀),生计日艰(原有的圈地不够赡养,而且不少已被典押与出租给汉人),就创设了“教养兵”的制度,满洲每旗四百六十名,蒙古每旗六十名,汉军每旗八十名,共为四千八百名,每名每月赏给二两银子。

  乾隆把“教养兵”改为“养育兵”,专注重“养”,而不再谈“教”。于是“养育兵”成为“吃白饭”的闲人。额数也扩充到二万五千二百一十二名。

  绿营的兵额有六十四万,经常有六七万名空额。乾隆在乾隆四十六年将他们补足。乾隆知道,他的天下全靠这绿营兵来维持。

  《细说清朝》六三、巨蠹和珅

  过去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个贪官,是汉朝的粱冀与清朝的和珅。

  粱冀的财产,在抄家的时候,据说是三十万万文左右。当时的物价今已难考,这三十万万文等于多少,因此也无法估计。我们仅仅晓得当时中央政府全年的岁收才有粱冀财产的一倍而已。

  和珅的财产,在嘉庆四年查抄之时,分为一百零九号。在这一百零九号之中,有八十三号未曾估价。单就估了价的二十六号来说,在当时已值“二百二十三兆两”以上。一兆,是一百万。二百二十三兆,是二万万二千三百万两。米价在雍正年间的山东省是每石一两银子左右。假定在乾隆年间,银价虽略涨,而米价未大跌,仍在每石一两左右,和珅的小部分财产(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