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定于甲寅年(康熙十三年,l674年)正月元旦,恭奉太子祭告天地,敬登大宝,建元周咨。

  他奉了“三太子”(朱慈炯?)为皇帝,建元“周咨”,国号仍是大明。清朝的官方历史家糟踏他,说他国号“大周”,称甲寅年为“周元年”。他们故意把“周咨”的“咨”字删了。

  关于崇祯的第三个儿子(朱三太子)的传说极多。依照明史,他是周皇后的儿子,名叫朱慈炯,在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年纪十岁,两年以后受封为定王。那末,崇祯十七年北京陷清之时,他的年纪是十三岁,不是“三岁”。如吴三桂的檄文所说。可能是檄文或檄文的抄本漏了一个“十字”,或吴三桂所奉的为另一人。吴三桂起事之时,声势的确浩大。最得力的一员大将马宝,是永历的旧臣。吴三桂曾经把永历的精锐选了十“营”,任命马宝等十人作为总兵。十人之中,夏国相与胡国柱二人被他招为女婿。均是健将。

  高杰的外甥李本深,自从在徐州降清以后,替清朝出过不少力,这时候官居贵州提督,驻扎安顺。吴三桂的檄文来到。他立刻响应;于是马宝的兵顺利地开到贵阳,在贵阳的清朝巡抚曹申吉、总兵王永清,开城迎降。

  马宝的兵继续前进,到达湖南的沅州(黔阳),清朝的另一总兵崔世禄也决定反清。吴三桂策动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开入湖南全省,于是马宝拿下常德,夏国相拿下澧州,胡国柱拿下衡州(衡阳),吴应麒拿下岳州。清朝的湖南巡抚卢震丢了长沙,狼狈而逃。吴三桂本人进驻常德。

  四川的提督郑蛟麟,总兵谭宏、吴之茂,接到吴三桂的檄文,也决定反清。四瑏的巡抚罗森,本想从湖南调兵,抵御攻入四川的吴军将领王屏藩,也听从郑蛟麟的建议,挂上大明旗帜。

  清朝的经略大学士莫洛率兵开抵四川西北的宁羌,被陕西提督王辅臣杀了。王辅臣决定反清以后,奉了吴三桂之命,向甘肃发展,一直打到兰州。

  在湖北,有襄阳的总兵杨来嘉与郧阳的副将洪福同时决定反清,占了榖城、均州等地。在河南,有驻防彰德的“河北总兵”蔡禄,也加人反清的行列。

  更重要的是在桂林的“镇守广西将军”孙延龄(孔有德的女婿),与在福州的靖南王耿精忠,也都反清,派兵进攻浙江,而且欢迎郑经在福建登陆,攻广东的潮州、惠州,答应把漳州、泉州割给他,作为酬劳。

  康熙向吴三桂挑战,挑起了如此大祸,却能够从容应付。他听从索额图的建议,分遣军队,到几个险要地点驻扎,节节策应。荆州(湖北江陵)最重要。他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前去荆州,抵住在常德的吴三桂本人。他又派马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