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兹以往,尽释宿怨,尊卑之分,义奚较焉?”

  崇祯皇帝认为皇太极措辞不逊,就写一封严厉的敕书,叫马绍愉再去走一趟。马绍愉走到半途,怕黄太极读了敕书会生气,自己的生命不保,便一逃了事。崇祯大怒,捉了那保荐马绍愉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杀头。

  从此,明、清之间不再有和平的可能。皇太极在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任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作清军第五次的进入长城,吩咐阿巴泰完全仿照流寇的做法,到处杀人、掳人、烧房子、抢东西,把北直隶与山东阿省的精华挖空。

  皇太极没想到自己会死,而且在中原未得、大欲未遂之时,突然地“无疾”而终。“无疾”两字,见于清朝的官方文告。——是谁谋害了他呢?

  《细说清朝》二三、多尔衮颇有嫌疑

  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大权独揽,不让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继位,而故意扶立了一个六岁的小孩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的福临(顺治皇帝)。因此之故,他颇有毒死或杀死皇太极的嫌疑。

  多尔衮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与皇太极同父而不同母。皇太极的母亲是叶赫那拉氏、叶赫国的“公主”。多尔衮的母亲是乌拉纳喇氏、乌拉国的“公主”。

  叶赫那拉氏死得早,只生了皇太极一人。皇太极自幼与乌拉纳喇氏颇为亲近。乌拉纳喇氏生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皇太极即位以后,把这三人都一步一步地提拔:阿济格,升到武英郡王;多尔衮,升到睿亲王;多铎,升到豫郡王。皇太极对于十几个别的兄弟,只封了一个代善为礼亲王。另一个阿巴泰,功劳很大,始终只是“多罗饶余贝勒”。“多罗”的意思是“皇亲”。

  当年,努尔哈赤对乌拉纳喇氏及其三个儿子也有偏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每人均领到女真八旗的一旗。

  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的年纪是三十五岁,多尔衮才有十五岁,多铎十四岁,阿济格年龄较大,已能随军作战。

  皇太极待多尔衮尤其好。多尔衮在十九岁的时候(天聪四年七月),皇太极便任命他为新设的六部之一吏部的管部大臣。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去汗称帝,将多尔衮与多铎封为亲王,序列仅次于年高德劭的代善(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

  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叫多尔衮当统帅,带领军队作第四次的进入长城。

  祟德七年(1642年)十月,招降了洪承畴与祖大寿以后的七个月,皇太极把裁决庶政的大权,交给丁四个人:在这四个人之中,除了长子豪格与堂兄弟济尔哈朗以外,便是阿济格与多尔衮。

  皇太极如此做法,很像是模仿努尔哈赤当年之设立“四大贝勒”。四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