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2章 医古文_在下,中医黄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育人方面。

  支持者认为,校长要担任一门课程的老师,亲自参与到教学工作去。

  校长上课是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校长如果长期脱离课堂,就不能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不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就会跟不上学科和教学形式的发展,势必会造成自己除了能做校长之外,别无所长,一旦离开了校长这个岗位之后,连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做不成。

  反而,校长参与到一线教学,会带来很多的好处。

  校长上课是校长领导力的源泉。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要抓好,就少不了经常检查教师的教学业务,如备课、听课、检查布置和批改的作业、评课等。

  离开了这些活动,必然会造成校长对教学业务的生疏,久而久之就很难发现其中的优缺点,丢失了话语权。

  校长上课是校长密切联系教师的桥梁。校长亲历课堂教学,就会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切体会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与需求,然后才能根据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校长上课是学生的需求。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有机会听校长的课,并为之欢欣鼓舞。而校长在教室里能感觉到与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

  陈静山从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随着身份的变化,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教育工作的第一线。

  陈静山之所有担任医古文课程的老师,主要是现在中蒙医药大学缺少合格的医古文教师。

  随着中医教育改革,大量增加西医课程,削减中医课程,使得中医药大学在西医主导的教育改革后,依靠本身的教育,已经无法培养合格可以教授医古文的人才。

  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多中医药大学回归中医教育的时候,却发现很多中医专业方面的老师出现断层。

  同时精通古汉语,又精通中医的老师太少了。

  中医药大学很多教授自己可以无障碍的阅读中医古籍,但他们不一定能讲好古汉语。

  如果外聘古汉语教授来上课,他们又不懂中医。

  可以去中医药大学看看,教授医古文的教授普遍年纪偏大。

  九十年代西医主导的中医教育改革,对祖国对中医事业是毁灭性的打击。

  不仅仅是造成中医人才的断层,也造成从事中医教育人才的断层。

  如果不是2003年的疫情,国家重新重视中医。

  再按照西医制定的中医教育再继续十年,中医真的就是不亡而亡了。

  陈静山本身就是文科出身,一直在教育一线工作,曾经也教授过医古文,有着相当深厚的古文功底。

  陈静山从讲台后面走出来,眼睛扫视教室里将近二百名学生,开口问道:“知道你们跟古人比学习中医的劣势在哪里吗?”

  “不知道!”

  教室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茫然摇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