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5 局势反转(二合一)_我成了大明勋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人或者坏人,更多是从利益角度看待问题。

  做这种事情堪称损人不利己,甚至还有可能被自己这个佥都御史弹劾,动机何在?

  “本官知道了。

  虽然内心里面震惊无比,但沈忆宸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的朝着伍东吩咐道:“送长者回去居所修建完毕后,优先供应老弱妇孺。’

  “是,卑职明白。’

  “小老儿谢过状元公!’

  这名老者再次向沈忆宸行了个大礼,同时眼中热泪盈眶。

  要知道古代遭灾第一时间被抛弃的,恰恰就是老弱妇孺,沈忆宸此举更是给了弱者多一分活路!

  看着老者远去之后,沈忆宸这才转身向着卞和问道:“卞先生,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论起地方经验,沈忆宸终究不如卞和,他想要寻求答案。

  “扣留青壮跟有田产者,根源就在此处,他们吞并田产农户!”

  卞和的这句话,瞬间就让沈忆宸领悟过来,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在路上见到灾民惨状,更多是认为地方官府懒政怠政不作为,放任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现在看来自己是远远的低估了地方官府跟乡绅,他们并不是懒,而是单纯的坏!

  明朝到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前,不说国运上处于上升期,起码远远称不上衰落。加之明英宗各种赈灾什么的也挺上心,土地兼并的情况不像中后期那么严重,大多数百姓都还能勉强度日。

  百姓既然能过日子,小农思维本质下,他们就绝对不可能出卖田产。甚至放在乡野农村,谁家要是出卖田产,会被十里八乡戳脊梁骨大骂败家子。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百姓们活不下去,为了求生就不得不出卖田产,甚至卖儿卖女卖自身。

  古往今来,每逢大灾都是急剧扩大贫富差距的时期。

  穷者无立锥之地,富者有弥望之田!

  阻拦他们到张秋镇接受救济,寒冬腊月里面再熬上一個来月,恐怕就连野草树皮都找不到充饥。

  这种必死局面下,家里面有田产的,只能出卖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青壮劳力,地主乡绅们也可以趁机压价,把他们聘请为自家的佃户租户。

  于是乎一场大灾,不单单地没了,就连人身自由都没了。

  由此引申,沈忆宸甚至怀疑阳谷知县孟安维,把百姓封禁在河湾的用意,并不仅仅是为了粉饰太平,而是准备兼并全县的农田土地!

  难怪之前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一个区区知县哪有这么大的胆子,如果再算上土地人力的巨大利益,这一切便都解释的通了!

  “卞先生,我小看他们了。”

  沈忆宸面色铁青的吐出这句话,没有说明“他们”指的是谁,卞和却心中有数。

  “东主无需自责,以你的年纪能在官场这个是非之地,做到如今局势已经很不错了。卞和这句话并不是安慰,而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