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1节 挖墙脚、站队、头号忠狗_梦回二战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诡计欺瞒之;强行带走,以武力逼迫之。结果短短几个月内,东北便人才济济,各方面人才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鼎盛状况,东北的科教事业也如同坐火箭一般一日千里。别的不说,光是东北境内的那6座重点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热河大学,齐齐在半年内便跻身全国一流高等学府行列,而另外那十多座张学良新建的东北高等学府:东北科技大学、东北理工大学、东北艺术大学、东北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商贸财经大学、东北政法大学、东北信息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体育大学、东北医科大学、东北工程大学…也迅速地摆脱师资力量一穷二白的现状,摇身一变,尽皆成为全国前列的高等学府。

  就以东北的头号高等学府东北大学举例,1929年初的东北大学只有教授讲师五十多人,在校学生一千多人,而到了1930年初,东北大学已经成了全国高等学府里的头号“巨无霸”,学校的占地总面积从开始的900多亩暴增到4000多亩,是清华大学的四倍;校内建筑面积达到50多万平方米,是清华大学的六倍;东北大学在校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超过20000人,国内外在此任教的讲师、教授、学者、文艺学家、科学家共有1500多人,使得此时的东北大学无论是规模还是学术贡献力、学界影响力、科研设备的数量以及齐备性和先进性,都以半道黑马一般的势头迅速超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交通大学等一系列中国近代传统的顶级高等学府,位居全国第一、国际前三十强,甚至能与日本帝国大学并驾齐驱。之所以东北大学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种犹如井喷式的暴增进步,一是张学良“不惜血本”的教育投资,在他的命令下,东北的教育经费和东北军的军费不相上下;二是张学良不择手段搞来的那些数量众多的精英人才。

  从1929年初开始,张学良一直都在不停地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从全国各地搜罗人才,甚至是明火执仗地去挖其他大学的墙角。光1929年这一年间,便有超过五千名国内各方面科研专家、学者、工程师、文学家、艺术家、文艺工作者以及数万名其他各方面的技术人才来到东北,其中上千名科研专家、国学大师、艺术巨匠都成为东北各大学的教授讲师或东北科学院的院士,不少人还在东北政府内担任官职。张学良用人不怎么在乎资历,而是把才干和品德作为第一录用标准。比如,著名教育家傅斯年、何思源一方面既担任着东北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讲师,一方面也是东北教育部的正副部长,著名医学家伍连德和张锡纯既是东北大学医学院的正副院长,同时也是东北卫生部的正副部长,著名农学家张心一、董时进既是东北农业部的正副部长,也担任着东北大学农学院的副院长,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官居东北交通部部长和东北大学工程学院院长,著名能源专家孙越崎博士和著名地质资源专家翁文灏一方面分别担任东北的能源部长和资源部长,同时也是东北大学地理学院的教授讲师,等等。张学良每年给东北大学调拨的教育经费达到800万大洋以上,是清华大学六倍多。用张学良自己的话说:“除了违反科学定律的事,没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没解决,只是钱不够。”香满路言情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收集于互联网,如发现侵犯你权益小说、违背法律的小说,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