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变_初唐大农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他供应肉食原材料,提供工人做事的商家入股,在长安,洛阳,扬州等地开分厂。

  不用说,最多一年时间,他这间肉肠食品企业,就能做到年盈利数十万贯的规模,成为夏国一个中型民营企业,如果他再将市场拓宽一些,把生意做到远一些的国家去,成为上市公司,也不是不可能。

  而夏国这几天有类似发展轨迹的人可不止他一个,在各个行业,都有类似的骚操作,一大波民营的中小微企业快速的崛起了,补充了夏国各个大集团在低端市场上的不足,将市场上的商品变的越发丰富,充足,那怕是个做钓鱼钩的,或者细小的绣花针的,都能做成一个货物可以销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企业。

  没办法,夏国的工艺冠绝天下,这就是夏国的创业环境,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一争长短。

  新闻联播无疑成为了卫星上天之后,所有夏国百姓们最爱看,甚至必看的节目,以内它最清晰。

  而且中央台还成为了李唐几座已经通了电的城池的电视用户唯一能看的频道。

  因为,他们所在的城池并没有像夏国治下各县,建设有电视塔,可以向区域内的电视,发送低频道信号。

  发现了这一问题的房玄龄很快就向李世民上书跟进,然而,只有夏国有修建电视台的技术,他们要引进技术,就需得付出昂贵的代价,不仅可以将夏国在研发这些设备上用出去的钱赚回来,还能让夏国的研发团队,赚取海量的后续研发资金。

  而且,事情不仅仅是一个电视台那么简单,当看到了电视的百姓们,想要向夏国这边宣教的东西学习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缺少了很多东西。

  比如,每天上午十时到十二时专门讲农耕技术的节目播出了之后,很多关中百姓,就想像夏国的百姓那样,把田种的那么漂亮,那么高产。

  可惜,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地没有种子站,他们根本买不到夏国的百姓们种植的那些高产种子,用以往那种自留种的方式,只能种植一些常有作物,就算种的再好,也没有人家种出来的产量大,没有人家种出来的品质优质。

  此外,关中还没有化肥站,能够供应他们足够的化肥,像钾肥,磷肥,碳铵等等,关中这边没有接触过的农夫压根都分不清,更加别说,种植夏国种植的各种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肥都是有配比讲究的。

  所以,不仅仅是种子站需要建立,售卖化肥农药的店面也需要有,还需要有人教百姓们如何施肥。

  而这些东西,只有夏国才有工厂生产,而且只是少量生产给本国百姓用,朝廷或者其它各国想要引进这些东西供应给治下的百姓,就需要找夏国。

  所以,夏国生产制造这些东西的企业,什么都不需要做,就会有人送上门来,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