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九章 李秀宁奏三事_初唐大农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想要君舟不覆,需得民心思定。

  父皇,此一策,当立为我大唐基本国策。”李世民在李秀宁讲完之后开口赞道。

  “准奏。”李渊点了点头笑道。

  过往的时候,任何一个帝王上位,都会喊出以民心为重的口号,他觉得,这种场面上的话,讲出来也是为皇室脸上贴金,李秀宁既然郑重其事的说了,自己怎么有不顺水推舟,往直接脸上贴金的道理。

  不过,李秀宁在李世民说话之后,却是转头白了他一眼,让他闭嘴,又转头拱手向李渊道,“父皇,臣女所讲的以民意为重,可不是客套话。

  民意和民心是两码事,民心安定和民生向好发展,也是两码事。

  没有人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尤其是底层的广大老百姓,作为百姓的君父,您应该要知道百姓们心里想要什么,尽可能的满足他们,这才叫以民意为重,而不是只要他们不闹事,不造反,就以为天下民心安定了,自己的治理成功了。

  此外,请注意儿臣的用词,是‘必须’,如果,未来我大唐做不到这一点,是很有可能被别的做到了这一点的人所取代的。

  这里面,我不专指夏国,因为于秋此人,对于皇位并没有什么兴趣。

  父皇且请看看高句丽,新罗,百济,甚至是吐蕃,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几国的百姓,想与夏国通商,他们就开通了贸易。他们几国的百姓,想去夏国做工,赚取比种田收入更高的钱财收入,他们就让治下的百姓们去夏国做工,让他们赚取更多的钱财,改善生活。

  而我们李唐的政策呢?

  是在对夏国做各种限制,宁愿这些做工赚钱的机会,流落到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国的百姓手中去,也要将百姓们困死在治下的州县种田。

  去年如若不是河南道旱灾,朝廷无力赈济,只怕也不会允许各个州县的百姓,跑到夏国去做工,讨食吧!

  这,其实就是违背民意的错误政令。

  朝廷用权威,阻止了他们向好发展,不仅让自己更加窘迫,还让百姓们生活的也窘迫,而其它各国,却因为顺应了民意,越来越强,久而久之,叛乱自然会频繁爆发,给别人可乘之机。

  在儿臣看来,以往各处的叛乱,肯定都是有各种起因的,或是税赋不合理,或是判罚不公正,这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活的不耐烦的百姓,非要拿刀跟朝廷拼命。

  政策的不合理,管理的不周到,才是造就了这些叛乱爆发的最大成因,父皇和朝堂诸公,至少要为此担一大半的责任。

  此外,咱们不能总是坐在朝堂之上,等叛乱爆发了再去平叛。

  而是要主动的去了解百姓心中所想,做民意调查,将各方面想细致,做周到,提前预防叛乱的发生。”

  李秀宁这一番话讲下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