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三十一章 小旱之年_初唐大农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身体一僵道。

  “应该没问题,不过需要几天时间,您先回去按照洺州军队的安排,带领百姓们开蓄水灌溉的沟渠,过几天我会让大家见识到的。”于秋继续劝解道。

  “这,这简直是太好了,咱们洺州有救了……”老汉闻言一激动,顿时说话的声音就高了一些,然之后,所有跑来找于秋解决问题的老汉便都知道了这个事情。

  人工降雨,或者说人工增雨,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秋回到洺州之后,立即就完成了电灯的制作,掌握了初级物理技术,再加上他的中级化学技术,造个火箭推进器,将一些盐粉或者碘化银推送到高空中引爆,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爆炸的震动,和爆炸过后四散开的盐粉和碘化银,能迅速的让云层降水,从而缓解农田的干旱。

  送走了这些求告的百姓们之后,于秋就列了清单,让人准备材料,并且继续他苦逼的燕麦耕种工作,现在,他已经能做到每天耕种五百亩了,虽然,这里面大部分的工序,都是属下的人帮忙完成,但也给了于秋不少启发。

  未来,洺州肯定是以工业为主,田地种植,除了经济作物之外,并不需要精耕细作去追求亩产量,而是应该采用规模化的大田种植,以少量的人口,尽可能的放大产量。

  就拿现在辅助于秋种植燕麦的这一百多人来说,他们如果不是为了满足于秋的奇葩要求,自己组队赶着几组九十米宽的排犁耕地的话,每天至少能耕种一两千亩燕麦田,春上一个多月耕种下来,能够耕种好几万亩,人均耕种面积超过五百亩。

  虽然都是浅耕粗重,但是几万亩田地的产量,却是比他们这些人去在几千亩地里精耕细作得到的收成多的多,反正洺州大部分田地都比较平整,就算不平整的地方,也可以将它整平,未来,至少可以将一大半的田地,用这种规模化的大田种植方法种植。

  而等到未来机械和种植技术更加发达之后,再慢慢的要求他们掌握一些增产技术,把产量提升上来也不迟。

  连续七八天,于秋白天耕田播种,晚上则是一个人关在屋里面制作东西,忙活到半夜,直到高句丽的使者和长安那边跑过来参加品果大会的世家子都来了,于秋才启程离开鸡泽县。

  当然,在他离开的时候,于安的怀里小心翼翼的抱着一个粮种袋子,而接手了高雅贤的职务,领兵驻防洺州本土的王猛,则是带了一营士兵,从于秋的房间里抱了数十个四尺多长,和竹筒差不多粗细,有一个尖尖的头和四个跟弓箭的尾翼差不多造型的尾翼的东西出来,小心翼翼的装上了马车。

  李唐的人几乎都熟悉了洺州给大家带来的新奇,高句丽人却不一样,洺州的存在对他们来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