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五章 单老_综艺我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用的吗?”

  梁栋背着手,斟酌道:“我知道鼎号称青铜器之王,但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炊食器。”

  单季祥欣慰的点点头:“没错,中国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

  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而其发展的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

  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

  在奴隶制鼎盛时期,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我们常说的一言九鼎,其实就是从这而来——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梁栋恍然,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所以像问鼎中原,三足鼎立,也都可以追溯到这段话?”

  单季祥笑了:“是这样,谁能想到,本来只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却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

  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到后来,还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顿了下,他手指点了点位于玻璃罩内的大克鼎:“在中国青铜重器中,大盂鼎和大克鼎,是两件被称为‘重器鸿宝’的西周铜鼎,与毛公鼎一道,并誉为‘海内三宝’。

  如今,这三只宝鼎分别藏于国家博物馆、魔都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为镇馆之宝。”

  大克鼎气魄雄浑,威严沉重,高厘米,重公斤。

  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

  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

  大克鼎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相接处有突出的棱脊,凡六出;

  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波曲纹,环绕全器一周。

  如果说大克鼎的形制和纹饰显示出庄严厚重,给人以威严与权力的联想。

  那么铸于鼎腹内壁上的长篇铭文则蕴涵着丰富的史料价值。

  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

  内容第一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佐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

  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

  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于是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

  此鼎作为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着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鼎身上清晰的铭文和斑驳的铜锈,默默诉说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蕴含了无数的日月精华。

  而它们出土后的坎坷命运,隐隐折射着中国近现代的百年沧桑。

  单季祥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沉重,似乎就是在为这些国之重宝的颠沛流离而惋惜、遗憾。

  “好了小伙子,说说你的来意吧,特地来听我演讲,肯定不是为了让我介绍大克鼎的,对吗?”

  “单老说的没错,那我就直言了。

  我想做一档节目,以咱们国家的古董国宝为主题,目的在于提起现代年轻人对历史的重视!”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