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9章 雷欢喜觉得现在可以进入正题了_我家农场有条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黯家附近住了一户人家,家里也是母子二人,儿子叫做王寄。王家家境殷实,但王寄对母亲并不是很孝顺。

  一日,王寄的母亲和黄氏闲聊,两人都聊到了各自的儿子,并哀叹了王寄的不孝,而这一切恰好被路过的王寄听到了,使得他对黄氏怀恨在心。

  趁着董黯外出时,王寄悄悄来到董黯家中,对董黯母亲百般辱骂,并且拳脚相加。黄氏从此卧床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

  母亲的死对董黯打击很大,他发誓要为母亲报仇。但董黯想到,王寄的母亲年纪也大了,若现在杀死王寄,王寄的母亲便会因为没人照顾而无法安详余年。

  所以他决定等王寄母亲去世后再手刃仇人。

  没过几年,王寄的母亲便因病去世了。等王寄为母亲办完后事,董黯取出家中早就备好的利刃杀掉了王寄,并割下了王寄的首级。

  在母亲的坟前祭奠,还写了一篇《歼仇告母文》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同乡的人都劝董黯逃命,但董黯没有听从,他自缚双手,到官府投案自首了。

  当地百姓纷纷向官府求情,希望赦免董黯的罪行,地方官也佩服董黯的孝子之心不忍治他的罪,将案子上报给了汉和帝。

  汉和帝在知道事情的经过后,下旨赦免了董黯的罪行。

  不仅如此,汉和帝很赏识董黯的孝心,想征召他为朝廷的郎中。但董黯志不在做官,婉拒了皇帝的任命,从此隐居在山野之间,直到终老。”

  “这个故事我也听说过。”老晁趁热打铁:

  “古代历史上的慈母孝子很多很多,比如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孔子约三岁时,父亲去世,孤儿寡母被迫离开孔家搬回曲阜故里,生活十分清苦,孔母靠教授5个孩子勉强度日。孔子不到6岁就开始跟班学习,由于孔母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小孔丘还不到10岁,已经学会全部发蒙功课。孔母这一段家教生涯,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还有孟子的母亲同样如此。孟母同样早年丧夫,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为的是便于随时祭拜,可年幼的孟子竟常和附近的小孩一起模仿大人跪拜、痛哭,玩起办理丧礼的游戏。

  孟母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孟子又学着小贩商人们的样子做起了吆喝买卖,于是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子思书院。

  书院里聚集着大批有学问懂礼仪的读书人,气韵高雅,学识渊博,出口成章,令孟子惊奇。从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开始变得有礼貌起来,而且开始遵守秩序、热爱读书,孟母看到这种情况非常高兴,认为这才是孟子能够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对此非常满意。”

  “孟母三迁。”薛宝仁感叹不已:“这是我们从小就在书本上学到的,一个环境,对一个人一声成长的影响真的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孟母,恐怕之后也就没有伟大的孟子了。”

  差不多了,前面的铺垫已经足够了,下面才是真正重要的地方。

  是否能够成功,就看接下来的,老晁已经做得很好了。

  雷欢喜决定要开始进入到正题了!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