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4章 古代和龙有关的传说_我家农场有条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存在的恐龙或巨型水兽。

  因为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范围还很小,原始森林接天蔽日、绵延四方,水系横流,四野沼泽,非常适于野兽的生长繁衍。

  从古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龙”和怪兽的描述。

  后世的科学家们是这么设想的,在当时还幸存着少量的水生或陆生恐龙,它们体形硕大,可泳可翔。

  由于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大,少数落入人手的恐龙被驯化,用以驾车负重战争。

  从大禹治水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他当时治水的三大法宝是:河图、应龙、巨龟。

  应龙的描述和后世的神龙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和水生恐龙非常相象:

  体形硕大、水中活动、力大无穷、头生犄角。

  后来被驯服用以劳动,和先民们驯养野兽的行为非常符合。

  至于大禹所骑乘的巨龟,也应该是一种远古时期真实存在的一种水生龟类。

  我们还可以看到记载,大禹在治水过程斩杀了一些不服调遣、兴风作浪的恶龙。

  这应该是水中比较难以驯化的凶猛恐龙或水兽。

  这肯定不能把这些描述一味看作是神话故事中虚构出来的形象。

  刘累的时代,既然有“豢龙氏”、“御龙官”的职务,就说明了当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这类驯养活动,将人们在野外捕获的野生“龙”--------

  恐龙、巨兽进行饲养、驯化,并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

  所谓“天降二龙不升”,应该是这种动物在狂风暴雨中受伤不能滑翔飞腾,所以才会被人们捉获。

  至于孔甲贪恋龙肉的味道,也可以理解,因为这种肉食非常难得,刘累又擅于烹饪,所以才使享惯珍馐的孔甲回味无穷。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动物虽然存在,但在当时数量已经不多了,属于濒危动物。

  做为一个贪图享乐的君王,一遇美味,就忘掉了养龙以祈求国家祥瑞、风调雨顺的初衷,以大快朵颐为重了。难怪他会被记载史册,遭到千古嘲讽。

  至于豢龙氏是中国古代的人物,别名董父的人,擅养龙,许多龙都飞到他的身边,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当即赐董父姓豢龙。

  传说,董父豢龙四千年前,董泽湖畔,莆苇荡漾,四十里鬷川荷花飘香,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董父悠闲自在地驾着一叶扁舟,在湖中钓鱼。

  其实他并非钓鱼,而是用鱼杆来调教水中蛟龙。

  鱼杆所到之处,一片喧哗,几十条龙跃出水面在空中翻腾,一时间银光四射,浪花飞溅,岸边引来一群看热闹的人。

  龙受到惊吓,潜入湖底再也不肯出来。

  是夜,月光如水,繁星满天,湖面一片宁静。董父独坐湖边陷入沉思。

  他盼着水中的蛟龙快快长大。

  湖边一日,世上千年,转眼二十个春秋过去了。

  湖中的龙渐渐长大,它们已经不满足这片湖泊,开始向往头顶的蓝天,它们一次次跃出水面,就是为了飞向天空。

  董父知道,蛟龙腾飞的那一刻已经来到了,便请来舜帝和朝中大臣一同观看!

  只见董父的鱼杆在水中轻轻一点,两条几十米长的大龙披着黄色的鳞甲跃出水面,如彩练般在空中飞舞盘旋,接着,所有龙都腾空而起,飞向云霄……

  巨龙腾飞乃祥瑞之兆,预示着国泰民安。

  回到朝中,舜帝招众臣商议:决定以龙作为民族的图腾。董父因豢龙有功,舜帝便将这一带封为董父之国。

  这就是在古代最早人类和龙有关传说的出现!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