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二章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阳曲城大营。

  拿下榆次县后,种师中没有继续进军。

  其人一面派出斥候向北侦察阳曲城周边情况,一面遣部将张灏(张孝纯之子)领兵八千向东攻取寿阳县,一面又派出信使了解其他各路友军的进展。

  张灏很快就拿下了同样无兵防守的寿阳县,切断了河北路方向同军向太原府的增援,而派往北面的斥候也探知了阳曲城外围城的同军还不到五千人。

  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只需要朝廷大军压上,与阳曲守军里应外合,以十余倍同军的绝对实力攻破敌营,便成功解除了太原府危机。

  但问题是,同军留在河东路的兵马真的只有这几千人么?

  饱受同军欺凌的榆次县百姓喜迎王师,痛诉同军罪恶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多情报,其中就包括半月前同军一万多兵马驻守榆次的消息。

  结合同军进入河东路之后的几次战斗规模来分析,种师中估计进入河东路的同军绝对不会少于两万人,再加上投降的宋军,得出的总人数和折可求的推测基本差不多。

  其人不相信徐泽又是威逼开封府,又是东、北两路大军并进太原府,搞出这么大的阵仗,结果还没接战就匆促撤退出河东路。

  就算他们真要撤退,也不可能在阳曲县城外又留下几千人。

  唯一的解释就是敌军已经集中了兵力,正伺机而战。

  徐泽强势崛起后,利益相关的大宋将门都在分析同舟社和同军的特点,以为日后的选择多几分胜算。

  和折可求、刘光世等人一样,种师中也不熟悉没有大战战绩示人的李逵,但其人与兄长师道对徐泽的用兵特点却有深入的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正乾皇帝爱集中用兵,喜打奔袭战,惯于声东击西,善以力破巧,以点破面,且不在意攻城略地而优先打击敌军的有生力量。

  同军进攻河东路后,在极短的时间里突破了大石寨、承天军寨等险要关隘,却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受挫于土城阳曲,本身就透着极大的古怪。

  阳曲城似乎就是同军故意不攻破的,这一点可能性极大。

  徐泽征讨方腊时的秀州之战、与朝廷大军争夺大名府的朝城之战等战例,都是这样逼着对手在其限定的战场使用限定的战术。

  种师中猜测这次也一样,战力强悍的同军这么久都没有攻破无险可守的阳曲城,明显是做局。

  他们的目的就是围城打援,等朝廷大军送上门来挨打!

  但大宋朝廷和诸将门都没得选,除非直接投降并放弃手中的一切,不然的话,就只能与同军在太原府大战一场。

  李逵进入河东府之后的数次用兵表面看很莽,实际却是与徐泽的战术一脉相承,都是以力破巧。

  而现在同军主力消失不见,应该就是为了吸引宋军前往阳曲。

  若是换成了刘光世知道了这个“真相”,恐怕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