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7章 小妹的审美观_文娱:带着村子人一起拍电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7章小妹的审美观

  “大哥,你好low啊!这小裙子卖给五六岁小孩子的吧!算了,看在之前几个漂亮的礼物份上,本女王就原谅你了,以后记得,小裙子要有花边,不要有卡通图案,怪幼稚的,多来点花花绿绿颜色就好……”

  闫月拆着礼物,小嘴还喋喋不休,一会儿开心的夸奖,一会儿对着闫明就是一顿鄙视。

  闫明听的是一头黑线,小姑娘家家的还那么讲究?小裙子有卡通才最好看呢!一点欣赏能力都没有,真怀疑她是不是和乾隆一样,审美差的要命,五颜六色有什么好喜欢的呢?

  这一点闫明还真没有说错,乾隆品味真的很差,这可是得到所有网友认可的。

  有关乾隆的农家乐审美趣味,不管是原时空,还是这个时空,闫明都能从不同资料中查到,网上大部分网友也是吐槽不已。

  闫明有时都感叹为什么人类的遗传基因就失了效。

  乾隆比起他的爸爸雍正,还有他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品味差了不是一点点。

  说实在的,清朝的审美似乎,从乾隆开始就转换跑到了。

  乾隆瓷母瓶,也叫各色釉大瓶。

  这种瓷器的工艺水平相当之高,色彩华丽、施釉精美到无以复加。

  至于审美水平么,不管是原时空还是这个时空的网友都给出了一针见血的评价:“就像把LV、Prada、Gucci、Versace等大牌一股脑儿穿在身上,钱是没少花,然而土掉渣。”

  中国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将人性分为天性与后天习得;北宋张载的性二元论,又把人性划分为气质之性与天命之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存在先验的人性和先验的善恶之分,任何现实的人性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中,人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性的建构有决定意义。

  这一点太适合用在乾隆和雍正身上了。

  一个是人间富贵花,一个是清雅水墨画,

  中国美学史上两种对立的美学观……

  “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

  被这对父子诠释到了极致。

  如果老雍知道儿子审美观,内心是崩溃的:你到底是不是我的亲儿砸?大清的审美难道要从伱这里开始断层了!

  众所周知,雍正的审美偏向极简,他走的是淡雅隽永风。

  《甄嬛传》中的色调布置、人物着装也大多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

  而乾隆的审美则脱离了高冷的范畴,喜庆热闹、富丽堂皇,繁缛堆砌的风格怎么看都有一种东北土炕大花袄的感觉。

  然而,虽然这位皇帝的审美品位堪称“农家乐”级别,并不遗余力地向世人证明了审美不是靠血缘关系继承的,但他作为一代帝王,并非没有艺术上的“突出”造诣。

  努力想把自己变成文艺青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