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1章 古有诸葛亮_武唐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小小的县衙就可以掌控的,而生活在周围的家族则是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地方衙门早早就放弃了对于梁山泊的管理,在他们看来不管里面怎么折腾,只要不出来闹事,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如此一来梁山泊盗匪在初期的时候日子过的其实还不错,关起门来称老大也没有会反对,如果他们一直是这样的想法,那么跟地方官府也算是互不侵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国我的独木桥。

  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野心,人的野心。

  当梁山泊的盗匪当中某个人具备了世界性的眼光,将注意力集中在更远大的理想上时,就注定了梁山泊的悲剧。

  这也是为什么吴用会出现的原因,只有想着夺天的人才会觉得自己需要的不仅仅是宝剑,还有指挥宝剑的大脑。

  有了宝剑和大脑,如果不经过实战又怎么可能知道自己是否强大呢?梁山泊开始频频出手,他们首先征服的是围绕在芦苇荡子周围的那些村庄。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主心骨和自己的风格,但是对于梁山泊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臣服。如果在这个阶段地方衙门能够借助朝廷的力量将梁山泊一举围死,那么也不会有后来的梁山泊了。

  可是地方衙门不愿意这样做,首先一个是因为他们本身没有这种力量,单凭几个衙役是不可能控制芦苇荡子周围的村庄,更搞不定那些强悍的盗匪,除非是通过召集更多的兵马才能得逞,可是地方衙门没有兵马,必须要上报到朝堂上才能得到调动兵马的权限。

  可是上报到朝堂就意味着地方官员施政的失败,这个失败不仅仅是摘帽子,还有可能要承担严重的后果。地方官员当然是不愿意就这样从人上人走向阶下囚,所以最终选择的是跟梁山泊的妥协,大多数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梁山泊的好汉们兔子不吃窝边草,那么地方官府就当着什么都看不见,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会搀和到梁山泊的行动当中,毕竟以吴用的智慧也知道打一巴掌给一颗甜枣这个道理,官员是什么?不就是披着一层皮的土匪么?

  跟地方官府达成共识,这就是梁山泊扩张的第二个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梁山泊就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地方盗匪了,吴用很聪明的将“替天行道”的旗帜举了起来,他利用舆论的力量放大官府在施政当中的一些小错误,不停的反复宣扬,找一些人出来作为证明,从而证明梁山泊的好汉们并不是因为自身的贪婪聚集在一起的,每个好汉的身后都有一段血海深仇,而制造这些血海深仇的人就是朝廷,是皇上。

  皇上和朝廷的不作为导致了民怨积累,导致了民不聊生,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家抱团取暖吧,争取有朝一日能够夺天。

  到这个时候梁山泊就已经不是一个地方匪患了,他们正在经历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蜕变,也就是盗匪到反贼的蜕变过程当中。

  原本梁山泊前进的速度不会这么快,包括宋江、吴用等领导人都知道步子大了会扯蛋,可是在南方,一个叫做摩尼教的家伙一下子崛起了。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