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章 第145章_穿成书生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认可呢。

  崇明帝这阵子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相比于年中之时事故频发的忧愁,今下是红光满面。

  官道修建的极好,从望阳驿到京城的那三十里路已经可以通行,放行了三日作为试用通行不收费,如今已在驿站安排了户部的官员理事收取过路费,水泥路已经开始回笼资金。

  红砖问世,朝廷多了一项财政收入,虽赚取的钱主要用于修路,但总归是为朝廷节省了大的开支且还有回赚,往后道路修建好通行路段变多以后,烧砖的收支便可以用作为朝廷的其余开销。

  再有一则,今年秋收除却夏季的雨水灾害,部分地区受了灾,其余地方粮食丰足,朝廷很快便囤积了足够的粮草押送往西北,供应于打仗。先时减免赋税的试点县城回馈良好,百姓缴纳赋税积极,比往年收税都要快的多,且因盐铁降低了价格,购买者增多,无心中竟还打压了私盐和私铁。秋收以后,满仓县的百姓马不停蹄准备种植冬麦,耕种十分积极。

  试点算是成功了,崇明帝决定趁着秋收结束,在北方一带颁布诏令减免土地赋税,鼓励冬耕,而南方一带则在年底减免,届时做到鼓励春耕,扩大开荒种地面积。

  一桩桩,一件件都让皇帝心情开阔至极。

  次日的朝会上,方俞受到了皇帝的大肆褒奖,御史台也很中肯的做出了附和,满朝文武便是不喜方俞,亦或者先时唾弃怀疑过别人的决定,今朝功绩摆在眼前也不得不赞叹一句方俞实乃是个德才兼备之人。

  皇帝有意提拔方俞往上走,初步定了工部侍郎一职,待到年底考评过后便可任职。其实在皇帝心中方俞的政绩已经足够坐稳工部侍郎的职位,但是毕竟年中的时候才升了一回,如今才隔几个月又升,有些说不过去,只怕朝廷有争议。

  这番退后一步,功绩又摆在了面前,朝中人自是没人敢多说一句什么,毕竟修路,丰入国库之事他们未曾干出点花样来。

  皇帝心情好,趁此机会便又升迁对官员做了些调动,让方俞高兴的除却自己年底能升任工部侍郎一职,自己办事得到应有的奖赏肯定外,盛甲要被调回京城了。

  此次秋收丰足的地区不算多,但是云城便在其中一个,这两年盛甲在云城政绩卓越显著,又有岳丈家提携,早已经从县令往上混到了雍江府挂职,只是还在云城管理事务罢了。

  如今考绩不错,朝廷缺人手,正好回来到户部做正六品主事。

  方俞在京城孤军奋战了这么久,如今好友要调遣来京,他如何能不高兴,再者户部也是个好去处,管理财政的部门,可是六部中的热门部门。

  他喜滋滋的听着皇帝的安排,圣旨出来以后,地方上的官员会尽快进京续职,三个月以内就要把事情办好,也就意味着他很快就能再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