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2章 潜锋芒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2章潜锋芒

  蒋济是曹魏的忠臣,但不是诤臣。

  很早就加职散骑常侍的他,除却以筹画士的身份对军争之事作谏言外,还曾对刘放与孙资的专任之权上疏言社稷安危。

  但他永远都不争。

  不管天子曹叡采纳了他的谏言与否,哪怕明知道任凭事态发展下去必然会对社稷造成损害,他都不会再寻曹叡争论。

  君重而社稷轻。

  这便是他秉持的理念,所以曹叡很喜欢也很器重他。

  让他一直领着位卑而权重的中护军之职,哪怕知道了他利用职权大肆受贿贪腐也不在乎。

  而他对夏侯惠的隐晦提点,也正是传授着这种观念——军争筹画也好,计议国事亦罢,理应先从君王的角度出发,再去思虑社稷。

  是的,在崇华后殿内的计议,夏侯惠声称可购募泄归泥为间以求诛杀轲比能之机,就是违背了这点。因而天子曹叡才一度生出了不让他随征并州的念头,更以困乏为由不置可否便摆驾离去。

  曹叡喜欢合自己心意的重臣,而不会重用诤臣。

  屡屡犯颜直谏的杨阜,虽位居九卿但职权在庙堂中并不紧要。

  尚有曾经拉着魏文曹丕衣袖不放直谏的侍中辛毗,早年被推举为尚书仆射时,曹叡只是因为刘放与孙资一句“辛毗性刚而专”的话语就不用、改任卫尉。

  是时,人们皆声称此乃刘放与孙资贪权,担心辛毗为尚书仆射后会增尚书台之权而损中书省的利益,但若往深了想便可知道,其实素有从谏如流的曹叡,并不喜欢犯颜直谏的臣子、更不会重用将社稷看得比他更重的臣子。

  他已然不止一次感受到,夏侯惠就是秉持着“社稷为重、君为轻”理念的臣子了。

  比如前番的擅自在上疏中增添了民屯募兵之策。

  尚有在偷袭皖城谷地的筹画中,竟是希望他能将洛阳中军遣去驻守淮南。

  如今的购募泄归泥为间也不例外。

  若能诛杀轲比能、短时日内彻底解决北疆鲜卑之患,对魏国对社稷都是善莫大焉之事;但从天子曹叡现今的立场出发,却不能推行此策。

  他承受不起失利的代价,不敢让此战增添一丝风险与诱发意外的可能。

  理由是他如今在庙堂中颇受掣肘。

  整顿屯田积弊、推动士家变革等事已然引发了他与群臣的博弈,所以在外放“天子恩科”的门生为官时,遭到了公卿百官的一致抵制。

  公卿们担忧君权坐大,会导致犹如秦皇汉武时期的穷兵黩武、民不聊生。

  而潜邸旧臣毕轨的兵败,让他背上了一个识人不明的指摘,让他这种备受掣肘的处境雪上加霜。

  所以,他如今的当务之急是挽回君王的威信。

  尽快在并州取得一场胜利,从鲜卑身上将颜面找回来,将毕轨兵败的坏影响消除掉。也唯有如此,他才能继续保持着强势与群臣博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