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转贴《围棋三字经》_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危之正也。”这是用阴阳、天文、地则、王政等当时理解的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哲理和思想,对围棋了全面的阐述和充分的肯定。

  《新论》,有桓谭。桓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其著《新论》说:“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及为之上者,远棋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名,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孤疑,须计数而定。下者,则守边隅,趋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然不如。”在这里,桓谭不仅把围棋的战略战术和早已有系统理论的兵法归在一起,而且指出了对局时上者、中者、下者在棋理上的高低。

  《围棋赋》,马融编。《围棋赋》为东汉经学家马融所著,赋的开头是“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随后总结了“先据四道兮,保角依傍,缘边遮列兮,往往相望”等具体经验。

  《博弈论》,持异见。三国时期,下围棋蔚然成风。一些政治家和有名的文人都爱好围棋。如曹操、曹丕、曹植、孙策、陆逊、王粲、孔融等都是有名的棋手。时吴国宫廷盛行围棋,孙权的太子孙和命韦曜撰写了《博弈论》,对围棋持否定的态度。该文从“君子”应当立功显名和下围棋“无益于用”两个方面来展开议论。批评了“废弃事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独”、“今实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的现象。

  两晋间,大发展。高品出,多明贤。曰“坐隐”,曰“手谈”。

  两晋间,大发展。高品出,多明贤。曰“坐隐”,曰“手谈”。梁朝沈约的《棋品序》中说:“汉魏明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士,逸思争流”,这生动地表述了两晋和南北朝的围棋活动盛况。西晋第一个皇帝司马炎开始,太子、亲王、外戚、管理机要的大臣、将军、名士等都喜欢下围棋。东晋时,可以从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世家的围棋故事中看到一个概貌。王谢世家中,史籍上载有王导、王悦、王恬、王廣(王导从孙)、谢安、谢玄、谢弘微(谢安从曾孙)、谢瀹(谢安从玄孙)等爱下棋的纪录。谢安早年和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王导从弟王旷的儿子)相友善,又和称围棋为“手谈”的王坦之、称围棋为“坐隐”的僧人支道林关系密切。“淝水之战”中对弈江山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王谢世家外,喜欢下围棋的名手,不胜枚举。

  南北朝,品棋三。宋明帝,置棋县。

  南北朝,品棋三。南北朝时期,围棋活动更是盛况空前。南朝“品棋”就有三次。所谓“品棋”,就是评定棋艺,确定棋艺水平的高低。这三次“品棋”(第一次是在齐武帝萧赜时,第二次是在梁武帝天监年间,第三次是在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