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3章 诸葛亮之计_我在三国建座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葛亮这种聪明人的心情,也能理解。

  一件事,诸葛亮出手用了三分力,一天办完了。

  交给手下人,用了十二分力,办了三天。

  到时候诸葛亮一看,还不如自己用了三分力,办了一天的情况好。

  其实就是刘备手底下的人与诸葛亮的差距太大了。

  久而久之,诸葛亮就习惯了什么事都自己亲自办。

  只不过,这件事用了三分力,那件事用了五分力,积少成多,这诸葛亮也就越来越累了。

  刘备这边劝解诸葛亮不要亲身犯险,那边诸葛亮执意要去。

  毕竟诸葛亮是真的信不过刘备大帐中的这些书吏。

  就在刘备和诸葛亮二人说话间,外边有亲兵来报。

  “报!”

  “报!主公,巴郡二将军有书信到!”

  刘备和诸葛亮二人闻言一惊。

  那关羽在巴郡与太史慈对峙。

  此时来了书信,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呈上来!”

  刘备连声吩咐道。

  有亲兵接过书信送上来。

  刘备展信观瞧,面上突露喜色。

  “军师请看!”

  刘备笑着将书信递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信件看了一遍,也是笑着说道:“哦?云长推荐之人,想必确有才学!”

  刘备听见诸葛亮夸赞自己二弟,也是笑着朝着亲兵说道:“快把人请进来!”

  原来随着关羽书信一起来的还有一人受关羽所荐到刘备帐前效力。

  过不多时,一中年文士随亲兵进了刘备大帐。

  刘备和诸葛亮召问之,才知晓此人乃是建宁俞元人也,姓李名恢,字德昂。

  刘备见李恢一表人才,也是笑着出声问道:“德昂之名,备早有耳闻,有心结交,听闻德昂早已归降大将军,今何故归我?”

  李恢闻言也是朝着刘备拱手说道:“吾曾闻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前谏刘益州者,以尽人臣之心;后降大将军者,乃是降汉,大将军在蜀中广分田地,以破益州豪右士族,吾观其政,必不能长久。今将军仁德布于荆州,某知将军大事必成,故来归降耳!”

  李恢不愧是文化人。

  将自己几次三番的投降复叛说的清丽脱俗。

  其实说白了,就是谁能给他们这种世家带来利益他们就跟谁走。

  谁赢他们跟谁,谁给他们利益他们跟谁。

  大将军赢了刘璋,他们跟随大将军。

  大将军分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反叛大将军。

  刘备在荆州,入蜀的几率最大。

  他们就来投奔刘备。

  以后,要是刘备给他们带不来利益。

  那他们还是会立刻换人追随。

  这就是此时这些世家的生存之道。

  皇帝可以换,自己家族的利益不能受损。

  刘备也知道这些世家大族的嘴脸。

  但是他此时势弱,只能是依靠这些世家之力。

  “先生此来,必有益于刘备!”

  “吾见马超就在城下,可有恢能效力之处?”

  刘备和诸葛亮见李恢问起。

  也是详细的和李恢说了一番流言之计。

  李恢听完笑着说道:“恢曾在汉中任职,家中商道也曾往来汉中蜀中,某愿往汉中行此流言之计!”

  诸葛亮见李恢如此说,也是笑着回道:“正欲得一人替吾一往!”

  文学网

  请收藏:https://m.madcoww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